德语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大纲 >> 德语 >> 正文
《德国文化史》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1日 00:00    作者:    点击:[]

《德国文化史》教学大纲

History of German Culture

课程编码:08A44390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计划学时: 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 0 上机:0

适用专业:德语

推荐教材:杜美《德国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通过对德国文化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较为深刻地了解掌握德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并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德国各个文化时期的风格及特点,同时了解并掌握文化所涉猎领域的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文化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及创造物的总和,本课以这个定义为旨归,力图比较全面地介绍德国的文化成果,涉及德国的音乐、美术、建筑、文学、戏剧、哲学等领域,也涉及大众文化、通俗音乐、社会风气、时尚,但是同时突出德国历史的特点,即所谓德国的“特殊道路”(der deutsche Sonder weg)是怎样形成的,又怎样导致了法西斯主义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从德国文化的源头开始,一直叙述到当代,历时千年,力求突出德国文化的特点,凸显德国文化的发展轨迹。因此,本课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史和艺术史,而是充分考虑政治、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冲击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来介绍德国艺术。

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准备一个与德国文化相关的报告,计入平时成绩。另外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计入平时成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德国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德国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以便了解德国文化的西欧属性,即在十七世纪民族国家形成之前西欧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同时使学生了解德国人作为日耳曼人的后裔的特殊性,以便区分德意志同法国、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种族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一时期德国文化的特点,背景及相关的德语表达。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希腊罗马文化

一、 希腊文化留给西方的遗产

二、 罗马文化留给西方的遗产

第二节 基督教文化

一、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基本教义

二、 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三、“凯撒的物当归凯撒,神的物当归神”:西方政治文化的二元格局

第三节 日耳曼人及其文化

第四节 德语的发展

一、“ Deutsch ”

二、 第二次音变:由语言导致的德国文化的内部差异

第二章:中世纪的德国文化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中世纪德国文化的基本内容,重点了解封建化对德国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帝国理念”、帝国体制给德国的发展造成的障碍。鉴于德文中的“ Feudalismus”与中文的“封建主义”不同的含义极易引起概念的混淆,所以授课时应着重对这个概念进行梳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世纪的德国的演变及政权结构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法兰克王国

一、“中世纪”

1.1三段论的历史观

1.2黑暗时代还是光明的前奏?

1.3中世纪的分期

二、 法兰克王国与查理大帝

2.1法兰克王国

2.2查理大帝

2.3查理帝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2.4 “西方”形骸初具

2.5主教叙任权之争:二元政治格局的形成

三、 凡尔敦协议及三分天下

3.1三分天下:德国与法国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的比较

3.2帝统的争夺及其后果:大有大的难处

四、 封建制

4.1阿拉伯人与领地的分封

4.2德国与法国初具形骸西欧“封建制”的特点:西欧“封建制”与后来的君主专制及中文里“封建主义”的区别)的区别

五、 德语的发展

六、 十字军东侵

七、 修道院文化

第二节“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形成

第三节 中世纪的德国社会

一、 城市及市民

二、“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第四节 中世纪的大学

第五节 中世纪的德国文学

第六节 建筑艺术

一、 罗曼建筑

二、 哥特建筑

第三章: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近代德国文化走向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宗教改革运动,重点了解宗教改革对德国政治分裂的作用,由此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受到阻碍,以及马丁·路德的神学理论对德国民族心态的影响和“顺民”心态的形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主流思想及影响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新时代”(“ Neuzeit”

第二节 德国的人文主义

一、 人文主义

二、 德国的人文主义

第三节 德国的文艺复兴

一、 文艺复兴

二、 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文化特点

三、丢勒时代的文学与艺术

第四节 宗教改革及其对德国人心态的影响

一、 德国的宗教改革

1.1德国:“教皇的奶牛”

1. 2原罪与赎罪

1.3马丁·路德和“九十五条论纲”

1.4国家分裂的实质化、邦君的胜利与皇权的进一步削弱

二、“两个王国”说:德意志民族的“顺民”心态的神学根源

三、 宗教改革后德国南北文化的分裂

四、 马丁·路德的《圣经》译事及其文化意义:祖国只在语言中

第四章:巴洛克时代的德国文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所谓“文明”观念的产生,了解“文明”乃是西方近代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的独特产品。重点讲述三十年战争对于近代德国文化的巨大阻碍作用,重点了解战争对于德国市民阶层的毁灭性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难产。民族国家的缺席对于建立西方民主制度的干扰,德意志民族与西方民主国家开始分道扬镳,以及普鲁士的历史机遇。

[教学重点与难点] 巴洛克时期的文化、思想、艺术的发展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三十年战争

一、 战争对德国整体进程的影响;

二、 战争对德国市民阶层的毁灭性打击及其后果

第二节 君主专制体制

一、 君主专制取代封建制

二、 德国的君主专制

第三节 德国巴洛克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

一、 巴洛克时期的宫廷生活

1.1 “巴洛克”

1.2巴洛克文化的表现欲

二、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语言和戏剧文化

2. 1戏剧文化

2.2拯救德语

三、 巴洛克音乐

四、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文学

4.1宗教改革对德国文学发展的负面影响

4.2长篇小说的发展

五、 巴洛克建筑

第四节 普鲁士的兴起

一、 武士精神与修士精神的结合:普鲁士的殖民化

二、 普鲁士国家的产生

第五节 开明君主专制

一、 腓特烈大帝和开明君主专制

1.1腓特烈大帝

1.2开明君主专制

二、 重商主义的普鲁士的普鲁士

2.1胡格诺教徒与移民政策

2.2普鲁士的犹太人

第五章: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文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欧的启蒙运动同德国的启蒙运动有何区别,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不顺利,启蒙运动对德国社会的教化作用微弱及其后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流思想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启蒙运动概况

一、 启蒙运动的缘起及概况

二、“百科全书”与“百科全书”派

第二节 启蒙运动在德国

一、 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局限

二、 德国启蒙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2.1莱布尼茨、沃尔夫

2.2伊曼努尔·康德

2.3腓特烈大帝

2.4出版家尼科莱

第三节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阅读文化

第四节 柏林的沙龙文化

一、 沙龙文化

二、 德国的沙龙文化

第五节18世纪德国戏剧的发展

一、 十八世纪前德国戏剧的状况

二、 永久性剧院的建立

三、 莱辛

第六节 狂飙突进运动

一、 呼唤“天才”

二、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 英国式园林与法国式园林之争:自然观的变化

四、 歌德与席勒

第六章:魏玛古典文学时期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德国文学由地域性文学上升到欧洲文学的过程,了解德国文学上第一个辉煌时期的风貌,德国文学是如何从地域文学跻身进入到世界文学之林的。了解德国文学对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形成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歌德、席勒的发现和代表作,古典主义的兴起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歌德

一、 歌德的意大利之行

二、 歌德的《浮士德》

三、“浮士德精神”

第二节 席勒

一、 魏玛时期的席勒

二、 席勒的历史和美学理论研究

三、 魏玛时期席勒的戏剧创作

第三节 古典文化的反思:“发现”古代文化

第四节 古典主义音乐

一、 音乐面临新的生存环境:音乐的商业化

二、 海顿与交响乐的诞生

三、 天才莫扎特

四、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第七章:浪漫运动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浪漫主义思潮。通过浪漫思潮的产生,介绍德意志民族意识产生的过程,重点了解德意志民族意识的特点以及与后来的民族主义的血缘关系,了解民族国家的缺席对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扭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浪漫主义在哲学、文学、音乐领域的成就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拿破仑的统治与德意志帝国的解体

第二节 普鲁士的改革

一、 施泰因和哈登贝格的改革

二、 洪堡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高涨

一、“元民族”与“元语言”:德意志民族“高贵”的凭证

二、“祖国”

第四节 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一、 浪漫运动的缘起

二、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2.1费希特

2.2谢林

2.3黑格尔

三、 浪漫派文学

四、 浪漫主义音乐

4.1钢琴的发明与艺术歌曲

4.2浪漫派音乐家

第五节 新古典风格建筑

第八章: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文化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迟到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状况,德意志民族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以及由此被强化的所谓“德意志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对抗。通过这一章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一个缺乏传统的民族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成就和政治上的幼稚。

[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国时期”的时代特色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建国时期”

一、 德国统一的进程

1.1铁血宰相俾斯麦与普法战争

第二节“创业时期”

第三节 工人运动与俾斯麦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建国时期”的社会风气

第五节“建国时期”的精神生活

一、 瓦格纳

二、 尼采:呼唤超人

三、 自然主义

第六节 世纪末的维也纳

一、 弗洛伊德

二、 维也纳的现代艺术

三、 维也纳现代派

四、 维也纳的咖啡馆文化

第九章: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文化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德国第一个民主国家的建立,极右势力的壮大,民主制度的脆弱;了解德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金色的二十年代”的内容,德国造型艺术、电影艺术、文学、戏剧的全面繁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文化冲击与现代艺术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一、 魏玛宪法

二、 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三、 思想界和文学界的极右倾向

四、 共和国的危机和“黄金般的20年代”

五、 魏玛共和国的失败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锋

一、 德国的“美国化”

二、 大众媒介的发展

三、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困境

第三节 现代艺术的开端

一、 时代精神

1.1达达主义

1.2新写实主义

1.3包豪斯

二、 舞台革命和戏剧艺术的繁荣

三、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3.1史诗剧

3.2陌生化效果

第十章: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时期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德国第一个民主国家的失败,纳粹政权的建立,纳粹理论的形成,德国人为什么支持希特勒政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纳粹德国时期的文学风格与类型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希特勒的夺权之路

第二节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文化根源

第三节 纳粹德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节 犹太人问题

第五节 纳粹德国“美丽的假象”:纳粹德国的文化

一、“阿道夫·希特勒大道”——纳粹帝国的神话

二、 石头的语言——纳粹德国的建筑和城市建设

三、 现代产品文化

四、从大众汽车到大众收音机——大众品牌的现代产品

五、文学

5.1流亡文学

5.2内心流亡文学

5.3法西斯文学

六、寓教于乐的宣传工具——大众传播媒介

6.1广播

6.2报刊杂志

6.3电影

七、 纳粹德国时期的音乐生活

第十一章:抉择时期的德国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德国战败后在盟军的刺刀下建立民主政权的过程,美国为了肃清纳粹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思想改造”,德国知识界进行的“集体罪责”的讨论和反省。

[教学重点与难点] “废墟文学”的产生背景与文学特色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匮乏中的文化热

第二节“四D”计划

一、 反省战争与再教育

第三节“废墟文学”

第十二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文化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后德国陷于分裂状态,德国西部在西方盟国的扶持下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东西部分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着重讲述西、东部德国不同的文化发展线路,西德“经济奇迹”时代人们的心态,青年一代对父辈的道德体系和和价值观进行反叛,抛弃市民道德,文化的商业化与艺术的独立要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东德的文化控制和经济问题带来的文化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奇迹”与联邦德国主流文化

[授 课 方 法] 教师教授理论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联邦德国文化的基本脉络

一、“经济奇迹”

二、“68运动”

三、 和平主义思潮与绿党

四、 第二次妇女运动

五、 文化批评思潮

第二节 联邦德国的文学(1945~1989)

第三节 电影

第四节 建筑艺术与城市规划

第五节 大众传媒

第六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简史

一、 文化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反法西斯保护墙”

三、 “Wir sind das Volk”(我们才是人民)

四、“Wir sind ein Volk”(我们是一个民族)

撰稿人:何樑 审核人:孙永春



上一条:《德语语言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下一条:《德语会话4》教学大纲

关闭


地址:金沙(js6666-VIP官方认证)登录入口☪欢迎您WELCOME!!  邮编:250022